当前位置:
奏响“五部曲” 走好“赶考路” 聊城市普惠金融业务再谱新篇章
时间:2023-12-01 10:16:25
字号:

2023年是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周年,聊城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持续打造“金服聊亮·润企惠民”服务品牌,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五大维度“高”“准”“多”“优”“强”全面提升,深入践行了金融为民、富民、惠民、便民的社会责任,全市普惠贷款占比提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一、银企对接质效“高”。 一是“联百乡兴万企业”,金融服务送上门。组织市县两级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对接乡镇(街道),深入挖掘小微、“三农”企业融资需求,个性化推送金融政策、信贷产品。今年来共组织对接活动109场,走访市场主体17016户,为5228户提供贷款支持36.25亿元。二是常态化企业名单推送,精准对接促发展。梳理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近万家优质企业名单,推送至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实现融资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三是推动高规格对接,提振政银企合作信心。举办水城金融高峰论坛暨金融促进聊城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高规格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22家总部及省级金融机构与我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达成三年3830亿元意向性融资支持。

二、金融政策支持“准”。一是加强向上争取。今年10月份,聊城市成功争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为全市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出台金融政策。出台了《加快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为金融机构、企业投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三是强化政策宣传。梳理汇编国家、省出台各类金融“政策包”,汇总52款银行机构金融产品,收集全市上市后备、专精特新等企业名单,形成金融助企汇编,打包推送至银行、企业,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找准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金融产品。

三、信贷产品创新“多”。一是因地施策,精准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县域特色,先后推出“专精特新贷”“轴承贷”“灵芝贷”“葫芦贷”“蘑菇贷”“光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20余种,为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能量”。二是因人施策,精准满足各类群体金融需求。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与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管理部门的对接,针对不同客群资金需求,推出“创业担保贷”“科技成果转化贷”“巾帼贷”“拥军贷”“职业农民贷”等系列金融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为102家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5.09亿元,累计为全市人才及所在企业提供人才贷2.5亿元。三是因企施策,精准提升金融助企质效。瞄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急”的特点,改革传统审批机制,积极推广“纳税e贷”“抵押e贷”等线上融资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补齐信贷服务短板。

四、金融人才服务“优”。一是建强辅导队伍。选优配强金融辅导队伍,组建91支辅导队、优选273名辅导员精准专业辅导企业1.4万家。立足镇街、园区,培育18家“金融管家”试点,融资便利度、可得性大幅提升。二是充实金融专员。坚持党建引领,从金融机构选派优秀干部作为县乡两级金融专员,为派驻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金融服务。目前11个县市区2166个行政村已选派2864名金融专员,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人才保障。三是加强务实对接。组织240余名市县分行(支行)行长、主管业务的副行长参与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通过蹲点调研、上门对接、线上会议等形式,带政策入企、送服务上门,点对点了解需求、面对面宣讲政策,有效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目前,已走访1644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97亿元。

五、数字平台建设“强”。一是有效汇聚涉企信息。精心打造聊城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汇聚了123项政务数据和企业经营数据,便于银行全面了解市场主体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当前注册用户突破17.8万户,撮合企业融资424亿元。二是合作开发专属产品。平台发挥数据优势、建模能力,联合银行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机构和用户全线上化业务办理,降低融资和业务成本。先后与莘县农商行、莱商银行、聊城农商行、阳谷农商行等合作开发了“莘情e贷”、“莱e贷-信用”、“水城快贷”、“阳谷-水城快贷”四个线上产品,实现融资速度更快、条件更少、成本更低,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三是打造特色化县域融资平台。研发全省首个县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数字化服务模式,实现了从“群众找贷款”的“贷款难”,到“贷款找群众”的“服务优”转变。2022年7月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达到26.4万人、覆盖常住适龄人口62%以上,发放贷款7998笔、25.6亿元,平均单笔金额32万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